首页

女奴 捆绑 羞辱 丝袜

时间:2025-05-23 15:56:44 作者:第二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将于11月在海口举办 浏览量:35955

  中新社丽水3月24日电 题:浙江烧饼:一座缙云城,半城烧饼香

  作者 邵燕飞 周健 夏霞

  揉面、包馅、撒点芝麻、再刷上糖油,随着“哧”的一声,面饼坯便牢牢地贴在了烧饼炉里……出炉后的缙云烧饼咬上一口,光听“嘎吱”一声,已是口齿生津。细细一品,表皮松脆、内质软糯。

  前段时间,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刊文介绍“世界上最好吃的50种面包”,中国烧饼赫然在列。而要说中国烧饼中的佼佼者,非浙江丽水缙云县的缙云烧饼莫属。

缙云烧饼。缙云县供图

  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。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以山泉和面,贴在丹炉内烤饼,所烤出的饼色泽金黄,香气扑鼻。之后当地百姓效仿之,用竹木作外桶,以窑土为内壁,制成烧桶,专用于烤饼。

  据典籍记载,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到缙云,吃了缙云烧饼,便对此味道念念不忘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,还专门派人到缙云,找到当年的师傅接到宫中,专做烧饼给他吃。

  “炉传千百世,饼香五千年”,如今,一座缙云城,半城烧饼香。无论是县城的烧饼示范店,还是仙都5A级景区的烧饼总店,或是街头巷弄不起眼的小店,只要循着香味,随意落座,烧饼的美味断不会令食客失望。

  缙云烧饼办副主任、缙云烧饼协会会长丁兴升受访时介绍说,缙云烧饼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好吃的精华,在于缙云菜干的浓郁咸香,也在于饼皮烤至金黄的诱人卖相,而这样的灵魂,全都由缙云本地的风物所造就——选用本地芥菜品种“细叶九头芥”,经传统低盐回卤腌制和三蒸三晒加工成缙云菜干;选用本地特有的“908”小麦,成熟种子颗粒磨制成面粉做饼坯。

  常年做烧饼的师傅则个个下手稳准狠,待烧饼桶芯壁温度达到200℃左右时,将未涂有糖油的一面饼坯涂上水后迅速贴实炉壁。白白的面皮经高温烘烤后慢慢膨胀、泛黄、变脆……大约过四五分钟,香气迸发。

烧饼师傅烘烤缙云烧饼。缙云县供图

  “缙云烧饼的面团由老面发酵而成,完全为纯天然。烧饼制作看似简单,但却很有讲究,用料、和面、烤制等等,每个步骤环环紧扣,马虎不得。”潜心研究烧饼技艺36年的缙云烧饼“总教头”赵一均受访时说,就比如和面,还要结合天气因素掌握好发酵时间,适时作出调整。

  如今,缙云烧饼师傅们推陈出新,榴莲烧饼、牛肉烧饼、咸蛋黄烧饼等各种“新奇”口味层出不穷,满足食客味蕾。与此同时,小烧饼也“吃”出了大产业,2023年,缙云烧饼总产值达到34.8亿元人民币。

  据丁兴升介绍,缙云2014年成立“烧饼办”(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),专门支持烧饼产业的发展。当地还开设系统教学烧饼的“专业课”,多年来,已累计培训缙云烧饼师傅11577人,缙云烧饼从业人员达2.4万人。

  烧饼飘香,丝丝“乡愁”遍全球。数据统计,缙云烧饼已在中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门店,品牌分店还遍布美国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德国学生体验缙云烧饼制作。 吕定音 摄

  从“路边摊”走向“品牌店”,从“小县城”迈进“大都市”,从“谋生技”转为“致富经”,缙云烧饼一路走来,呈现出“一业兴百业”的良好态势,也加快推进了缙云菜干、芥菜种植、缙云烧饼桶、炉芯、原辅料供应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,成为浙江省特色餐饮龙头产业和助农增收典范。

  承载着人间烟火,缙云烧饼将续写舌尖上的美味传奇。(完)

【编辑:姜雨薇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海太长江隧道工程首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

9月6日下午,台风“摩羯”裹挟狂风暴雨袭击海南多地。农行海南分行辖内分支机构提前布放防汛沙袋,配备手电筒、雨靴、方便面等防汛物资,持续做好台风期间营业网点巡查,筑牢抗击台风的金融“堤坝”。

日本一座火山喷发 烟柱高达1500米

11月28日,是第十一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日子,志愿军老战士曾国兴早早地就准备出发去迎接他的战友们。在出发前,他特意摘下了佩戴的军功章,以此表达对战友们的敬意。

广东最新“蚊子地图”公布!粤疾控提醒:注意预防登革热

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马小奇:我们研发出了四款比较有创新性的核心竞争力的产品。包括小推力的发动机,还有一些自控发动机,包括还有一些80吨级的、百吨级的发动机。这些发动机对我们来说都是我们的核心拳头产品。

地处黄海、东海、长江三水交汇处 江苏启东吕四渔港收获忙

“越大的车辆盲区越大,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,与这些大货车保持安全距离,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安全。”交警邀请学生登上大车驾驶室感受车辆盲区,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,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。电力工作人员还为学生展示供电设备,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。

澜湄六国青年相聚三江之源 共话未来合作与交流

面对市场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现状,钢铁骨干企业坚持以销定产、以效定产、以现定销。同时,深入推动管理变革,积极开展对标挖潜。沙钢、山钢、攀钢西昌等钢企打好降本增效“组合拳”,抓住关键突破瓶颈,持续推进指标提升、成本下降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